A 清洗
清洗是銅材加工中去除材料表面的工藝殘留物的一個工序。殘留物可分為氧化物、殘留油及其他異物等。根據表面殘留物的不同性質,清洗可分為脫脂(去除表面殘留油)、酸洗(去除表面氧化物)、吹掃和清刷等過程。
B 脫脂
在銅材的冷加工過程中,會使用大量的乳化劑、軋制油及其他油脂等各類潤滑劑。而為了減少殘留的油脂對退火后表面質量的影響,需要在退火前對材料進行脫脂處理。脫脂通常采用堿液。脫脂是個復雜的化學-物理過程,除了皂化反應以外,有時還有乳化反應和吸附反應等。
C酸洗
酸洗一般在擠壓或氧化退火后進行。除白銅及個別合金外,一般銅合金用硫酸溶液進行酸洗,濃度為0.3%~0.5%;溫度為60~80℃。白銅需要硝酸,濃度為3%~10%,溫度為60~80℃。酸洗時管、棒材應在槽內上下升降,以便與酸洗充分接觸。酸洗時間應根據酸液濃度確定,新配酸液的酸洗時間應短一些。酸洗后應用熱水和清水沖洗干凈,防止殘留酸跡。
D銅管內吹掃
銅管在拉伸過程中需對芯頭和內表面進行潤滑,殘留在內表面的潤滑油需清除,否則會影響內表面質量,特別是成品退火時會使潤滑油在內表面炭化、發黑。對于直條管,常采用布、棉球進行機械擦拭,而對于空調。制冷用的盤管、毛細管,則采取“內吹掃”的工藝措施。
在退火時,拉伸后管材內表面的殘留潤滑油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不斷蒸發。同時,在殘留潤滑油蒸發的過程中不斷地向管內吹送保護性氣體,將蒸發的油氣逐出管外,就可以實現管內表面的清潔。這一工藝過程稱為內吹掃。潤滑油在銅管內蒸發或熱分解汽化的程度與起始吹掃溫度、吹掃方式、吹掃氣體壓力的關系極大。實踐證明,起始吹掃溫度200~250℃、保護性氣體采用間斷性脈沖式吹進管內,并且,保護性氣體保持較高的壓力,就能夠使內吹掃取得最佳效果,銅盤管,內螺紋管內表面的清潔度可以穩定在10mg/㎡以下。